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李氏归陇:传承文明根脉超越地域之争

时间:2025-09-13 16:46:44    来源:中报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李家龙宫再度汇聚全球李氏宗亲的目光。近千名李氏后人自四海而归,於此庄严祭祖,慎终追远。

这场大典不仅是一场家族聚会,更是中华“根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体现。在多元文化激荡交融的今天,它为我们打开了思考文明传承的一扇窗。

陇西李氏文化源于古陇西郡,为甘肃四大文化之一,其范围并不限于一县。古陇西郡涵盖今陇西、临洮等多地。几十年前,甘肃省委决定在陇西县重修李家龙宫,打造全球李氏寻根祭祖圣地,既因陇西历史底蕴深厚、遗迹丰富,也因其交通便利,便于宗亲往来。

 李氏子孙遍佈天下。老子不仅是李姓先贤,更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其思想如灯塔,穿越时空,照亮文明长路。传播老子智慧,本是李氏家族应有的使命,而非陷入地域之争。

可惜个别专家别有用心,煽动陇西、临洮两地对立;损害宗亲和睦,徒令亲者痛、仇者快。我们应超越地域歧见,聚焦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而非制造无谓之争。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某些所谓专家,漠视社会核心价值——团结、和谐、稳定、发展、民生,反而对陇西及甘肃在凝聚宗亲、弘扬文化方面的努力肆意诋毁,实在有违学术伦理与社会责任。

从学术上看,李氏起源和老子故里确有多种说法。临洮虽发现古墓,有专家指为西汉李仲翔家族墓,但即便属实,亦只是李氏历史一隅。文化传承之要义,不在囿于地域之辩。

陇西作为李氏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历史深厚、遗存丰富,犹如一部家族史册,记载着荣耀与传承。陇西祭祖大典以开放之姿迎接天下宗亲,践行“天下李氏一家亲”的理念,其重点不在发源地的绝对确认,而在文化与文明的接续。

陇西李氏文化其范围并不限于今天的某一个县。古陇西郡涵盖今陇西、临洮县等多地,还涉及今陕西宁夏四川部分地区。几十年前,甘肃省委决定在陇西县重修李家龙宫陇西县只是团结宗亲的一个代表。

真心祭祖,便不必纠缠地域之争,也不反对异地扫墓。晟公一脉源自古陇西郡,具体位置无需过度纠结。这种大格局,为李氏文化乃至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树立了榜样。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精神归属的渴求更加强烈。陇西祭祖大典,正如一座灯塔,为漂泊的心灵指引回“根”的方向。

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超越一族一姓,成为中华“根文化”的象征。当世界各地的宗亲以多音齐诵祭文时,他们不仅在实践“祭如在”的古礼,更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认同。血缘与文明于此交汇,彰显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哲学智慧。

《道德经》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李氏家族源于华夏、散佈四海,正是“道生万物”的体现;而他们千里归乡、集体祭祖,则是“万物归根”的文化实践。这一散一聚、一出一归,暗合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深层节奏——尊重差异,却更强调统一。


面对全球“寻根”热潮,陇西祭祖大典示范了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它告诉我们,传统并非僵化的历史遗存,而是可被不断激活的精神资源。祭祖不是退回过去的仪式,而是面向未来的文化宣言。它连通过去与现在,使我们从祖先智慧中汲取力量,为未来奠基。

从更宏阔的视角看,陇西李氏祭祖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呼应。当今人类面临气候、疾病、恐怖主义等共同挑战,需跨越国界携手合作。中华文明倡导的和谐共生、包容互鉴,为人类共处提供了东方思路。

陇西祭祖所展现的团结、认同与传承,正是这种思路在家族层面的体现。它启示我们,唯有摒弃狭隘的地域与民族观念,树立全球视野,才能在应对挑战中实现共赢。


当家族记忆升华为人類共同的精神追求,中华文明便以其“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为而不争”等理念,参与全球文明对话,为人类发展提供另一种路径。

在这片文化记忆的土地上,每个人可找回自己的根,每一种文明也可在交流中共创未来。我们应珍视如陇西祭祖这样的文化遗产,摒弃无谓的起源之争,在传承中创新,在回望中前行。让文明之光照耀世界,让中华智慧为人类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洪涛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