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一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国医大师”张震先生

时间:2020-07-29 22:00:18    来源:中报网云南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报网云南讯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看名著、交名人、寻名医,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条提高能力的捷径。名著、名人、名医是超越于一般的,是他们历经多年实践的经验积累,是他们穷其多年思考的精华沉淀,与它们相伴,追随他们,就可以减少失败的机会,当然也就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所以,中国有名师出高徒的说法。

师承是中医数千年传承的方式之一,通过跨越情感障碍近距离地接触老师,可以真切地、全过程地观察老师的诊疗过程,从而实实在在地学到老师的临证经验,尤其是学到老师浸淫在漫长医学之路的心得,也是老师在无数临床实践中跌宕起伏后对中医理论认知的凝练。



国医大师张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医事业,在医、教、研、学等领域,皆有不凡成就,荣膺“国医大师”称号,实至名归。“疏调学说”是张震先生开创的云岭疏调学术流派其中的“疏调”二字,就代表了该学术流派的主要学术观点,是张震先生学习实践中医学数十年的学术结晶,张震先生饱读中医经典、医术精湛,所倡行的“疏调”学说,集中地体现了中医学术传承数千年的核心理念,得到了诸多后学者的认可。可以说,如果能够把握住其学术精髓,必然能够顺利窥及中医堂奥,让自己的行医之路,走得更远、更高。

中医学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华先民从独特角度对人生命过程健康与疾病关系问题认识的智慧结晶,是把握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并能有效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这其中,“独特”是一个关键的词,它道出了中医与其它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很多不同,也许,中医真不是绝对完美的医学,但却能实实在在地解决很多现代医学迄今为止还不能解决的疾病。诸如,当下流行的病毒性的新冠肺炎等等。中医之所以传承千年而不消亡,就是因为其理论契合了人的生命过程的疾病规律,它认为人生病就是 “阴阳失调”“气机失调”等等。而中医治病的原理就遵循着调阴阳、调气机的法则。可以说,依据中医这样的理论来治病,就不是对抗性的、不是线性的、不是完全看重形质改变的,甚至,在针对某些病证,可以做到 “四两拨千斤”,从而获得临床较好的疗效。而支撑中医学传承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气”。“气”对中医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医经典里,有很多关于“气”的重要论述。诸如《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明代大医张景岳在《类经·摄生类》又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只有“气”的存在、只有经络的存在,才让人体的五脏、六腑、筋、骨、肌肉、腠理、皮、毛、五官,连为一体。中医学公认的特点之一,就是整体观,而整体观的存在,则赖于“气”这一学术内核的支撑,才可以在临床中贯彻整体观,以体现中医理论的特色, “疏调”这一学术核心理念正是抓住并体现了中医理论的精华所在。所谓“疏调”,其“疏”就是要疏滞、疏塞,主要针对的就是中医病理中的气之滞、之塞;其“调”就是要调不平、不均,所针对的也就是气血分布的不均。抓住这个核心,就可以在临证论治诸多疾病,甚至是一些按照一般中医中医理论难于找到切入点的疾病。并能更好地体现中医论治的特色,诸如表现为“热”的,可以不用施用寒药;有怕冷症状的,可以不用热药。这样诊治疾病,才能体现中医特色,也才能行走在中医之路上。

成为名医,上疗君亲疾、下救贫贱厄,是每一个医者的理想,而实现理想,却要踩在老师的肩膀上,学习疏调、思考疏调,是会帮助后学者明了中医理论的精髓所在,当然,也就能够帮助自己快速地走动领悟中医之道的坦途上。

责任编辑  陈龙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