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烽火印记 青春铸魂”社会实践团队圆满完成了徐州地区抗战红色资源的系列调研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故事挖掘、现状调研等多种形式,团队成员不仅深入了解了徐州抗战历史,更在实践中提升了思想认识与理论水平,成为红色文化的坚定传承者和践行者。
跨越时空的对话:重走抗战路,感悟历史魂
启程前,团队特邀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党支部书记胡军英来校开展专题讲座,筑牢思想根基。随后近一个月,团队以“追寻红色足迹,感悟抗战精神”为主线,足迹遍及徐州全域30余处抗战红色地标:从运河支队纪念馆的历史遗迹,到禹王山抗日遗址的抗战记忆;从闫窝惨案纪念馆的历史见证,到大沙河镇荒庄大屠杀铭恨碑的庄严肃穆……队员们俯身记录碑文细节,静心聆听文物诉说。每到一处,均详细采集关键信息与高质量影像资料。这场与历史的深度“对话”,使书本上的抗战事件与英雄人物变得鲜活立体,让同学们对徐州抗战史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深耕红色沃土:深挖资源现状,探索传承新路
为挖掘尘封故事,团队积极走访纪念馆资深讲解员和管理人员,探寻历史细节。同时,精心设计问卷,在红色场馆、景区及社区开展调研,了解公众对本地抗战资源的认知度与保护建议,锻炼了沟通与分析能力。
团队创新采用“调研+宣讲”双轨并行模式:
深度调研:累计回收有效问卷300余份,访谈专家群众30余人次,形成近1万多字调研报告。报告精准梳理出徐州抗战红色资源在“保护-开发-教育”三方面的短板,并提出了“数字博物馆”“红色研学走廊”等建设性方案。
传递薪火:担当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在建院幼儿园开展“薪火传童心 红星照未来”活动,用红色绘本厚植儿童爱国情怀。并与李新庄烈士陵园、闫窝惨案纪念馆等签订协议,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政教育基地。
一次精神血脉的赓续:聆听老兵故事,体悟家国情怀
团队寻访了健在的抗美援朝老兵裴运振,聆听烽火岁月,并拍摄短片《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传递红色精神力量。“当触摸到运河支队战士的刺刀残片,我读懂了‘国家’的分量。”队员李培玉在日记中写道。
每日走访后,团队必组织研讨会,结合史料与实地感悟,深入阐释运河支队精神、徐州抗战英烈群体精神等伟大抗战精神在徐州的生动实践与时代价值。思想的碰撞深化了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同学们深感今日幸福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肩负传承重任,誓将红色精神融入学习生活,转化为成长动力,担当时代重任。
成果丰硕,赓续前行
目前,团队已完成《徐州地区抗战红色资源调研报告》。下一步,将系统整理资料,着力构建徐州地区抗战红色资源思政教育案例库,让抗战故事走进更多课堂,为红色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创新注入青春动能。
此次实践,让青年学子在亲历中触摸历史、感悟精神,显著提升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淬炼了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他们必将带着汲取的红色力量,在未来的征途上坚定前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