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慈心为人,凡人善举情满水乡

时间:2019-03-15 11:05:38    来源:中报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今天,信箱收到兴化市慈善总会薛宏金老师写的一篇文章,这个信箱是我从事编辑工作10年的信箱。原标题“凡人善举情满水乡”一文,慈善凝聚人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好人就是这杆秤的定盘星,这些平凡而崇高的人,践行的是人间大道,守护的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善良天性,为我们树立了见贤思齐的榜样。——朱颜北

慈心为人,凡人善举情满水乡

文/薛宏金

时光任茬,我到兴化市慈善总会工作一晃五年了。

五年来,我目睹了慈善凝聚人心 、公益汇聚力量的真谛,体验着慈善工作者的使命、责任和担当,感悟着兴化普通百姓的慈善情怀。

五年来,兴化市上下普及慈善知识,树立慈善典型,开展慈善志愿服务,使“人人可慈善”的理念深入人心,守望相助、和谐向善的风气逐步形成,被评为全国“慈善五星城市”,跨入全国慈善城市百强行列。慈善总会开展的扶贫济困、扶弱助残、助医助学等慈善项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就拿“慈善血透”项目来说,这是为尿毒症患者这一特殊群体设置的。慈善总会与医院共同出资采购血液透析设备,对家庭困难的尿毒症患者的血透治疗费用给予减免。只有当你置身血透病房,面对几十名正在进行血透的患者,你才能体会到“慈善血透”项目为什么被称之“为生命续航”的民心工程。“情暖万家”、“助学圆梦”、“牵手困境儿童”、“慈善医院”、“爱老无忧综合责任保险”……不少群众遇到困难就会想起这些响当当的慈善品牌。这些慈善项目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大家庭的慈爱,也展示了水乡兴化人文明、慈善、博爱的精神风貌。

五年来,慈善之花开遍水乡大地。本着“慈善为民,服务为本,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办会宗旨,各乡镇、街道办相继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慈善会,村、社区建起了慈善工作站,全市编织起温暖人人的慈善之网。慈善资金是慈善组织开展救助工作的基础,是发展慈善事业的根本保障。市慈善总会稳健实施资本运作,增加投资理财收益,本金突破5000万元。乡镇街道慈善会募集善款2500 多万元,不仅提升了基层慈善组织面对面的救助能力,也成为当地群众奉献爱心的平台和困难群众的贴心依靠。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的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慈善“一日捐”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捐款,为慈善事业奉献爱心。兴化农商行作为一家地方性金融企业,发展之余不忘返哺社会,一直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累计捐款300万元。双弘、和旭、诚园、凯德、恒大等4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星凯家居生活广场有限公司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分别向慈善总会捐赠60万元。江苏长江银行兴化支行和兴业银行兴化支行简化开业庆典,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救助贫困群体。中信银行兴化支行的职工捐赠出个人物品,通过网上竞拍和现场义卖,筹得22万多元资助兴化中学家境贫寒的优秀学子。点点滴滴聚爱成河,众志成城汇善成海。当盐城龙卷风灾害发生后,兴化人民立即行动起来,短短三天就募捐 116 万元,向灾区群众献出了爱心。

慈心为人,善举济世。姚小琴,这位曾经的下岗女工,凭着诚信经营成为兴化一家大酒店的老板。她热心公益事业,从2004年至今已投入八、九十万元资助家境困难的学生。她告诉我:“今年为刚刚跨入大学之门的20名家境困难的学生每人办了一张银行卡,我每个月给他们的卡上打300元生活费,直至他们大学毕业。”姚女士的善举,让慈善照亮了多少寒门学子的人生和梦想,也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慈善的种子。

慈善是一种情怀,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我认识一位叫陈启兴的老人,原是一家国有企业监事会的监事、审计科科长,2001年4月随着企业改制下岗了。当时我在财政局工作,他找到我,想发挥自己的财会专长创办一家会计咨询服务公司,从事代理记账和内部审计等业务。我赞赏他的人生态度,鼓励、支持他创业,协助他办理了相关手续。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老陈的公司办得红红火火,不仅聘用了数名下岗失业人员,还向国家缴纳了10多万元的税款。老陈坚守“心怀善念,乐善好德”的人生信条,平日粗茶淡饭,却热心公益,多次为地震灾区、寒门学子、困难家庭捐款,总额达45万多元。当听说他曾下乡插队的中堡镇谭家村修公路尚有资金缺口,又慷慨解囊向谭家村捐款10万元。我曾陪他去中堡镇了确他的心愿。一路上,他滔滔不绝地回忆当年插队谭家村时村民对他的关心和帮助。他特意买了几十箱色拉油、牛奶等物品带给村里的农民朋友。在捐款现场,乡亲们那慈祥的笑容、欣喜的神情、热情的目光和经久不息的掌声,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上善若水,美美与共。温暖别人时也温暖着自己,快乐别人时也快乐着自己。像陈启兴这些平凡人的善举,其传递的正能量可能更大。

冬日的水乡,寒气中和着丝丝暖意。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来到我的办公室,表明自己捐款的意愿。老人告诉我,他老家在我市西北部的一个乡镇,三个子女均已成家立业且在外地工作。老人幽默地说:“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够用就行。子女都生活得好,不要我资助。自己有些积蓄,想通过慈善总会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不多,4000元,略表心意哟!”我问他:“您贵姓?”,他只是笑笑,说:“我只是想通过你们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必知道我的姓名,也不必说谢谢。我以后还会来的!”这位老人不追求任何名利的爱心善举,使我深受感动。“存爱心、行善事、做好人”,是兴化人的传统美德。我想,慈善之意为仁慈而善良,爱心是慈善行为之源。也许,做善事不肯留名,这就是善良的最高境界。正是他们用爱的涓涓细流,甘甜了千千万万特殊困难群众的心。 (作者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兴化市慈善总会副会长)(编辑 朱颜北)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