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大力发展制造业,让经济挺起“脊梁骨”

时间:2019-09-23 15:47:37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考察工作时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一定要把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9月20日,习近平在给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的贺信中再次就制造业发展指明方向:要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实体经济是强国富民的根基,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脊梁。没有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支撑,实体经济就成为无本之木。美国作家沃麦克曾在其畅销书《改变世界的机器》中一语道破了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一个国家要生活得好,首先必须生产得好”。纵观世界制造业历史,没有哪个工业发达国家不是通过制造业强国来奠定其国际地位的。

  70年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转变,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多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约971倍,年均增长11%。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制造业被诟病“大而不强”,尤其是产业基础薄弱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因此,中央提出“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就是铸造“国之重器”,为中国发展“强筋壮骨”。

  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提升产业层次、技术含量,形成现代化的产业链,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重要基础。产业层次较低往往会导致低水平、同质化竞争,进而导致产能过剩与资源浪费,这种情况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的体现。因此,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可以淘汰落后产能,还有利于提升我国的产业层次,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时下,我们应该防范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避免资金脱实向虚现象发生。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货币传导机制仍然面临“梗阻”,金融机构还没有建立对信用风险的有效识别,从而导致制造业企业、中小企业仍然普遍处于“融资难”和“融资贵”的环境之中。市场普遍认为,降准释放了长期低成本资金,但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还需要银行克服顺周期思维,通过MPA考核等引导银行加大对制造业、民营企业中长期信贷投放。同时,有必要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来引导LPR利率下行,使制造业企业、小微企业等主体的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工业水平是一国的“硬实力”、技术实力、产业能力,这些实打实的指标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中国经济要维持长期竞争力,找到新的发动机,出路就是提升制造业,强化经济的“脊梁骨”。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