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兰溪柿子:从山乡到远方的甜蜜传奇

时间:2025-10-20 14:40:54    来源:中报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在浙江的民间习俗里,大红柿被赋予了“事事如意”的美好吉祥寓意。兰溪,这座有着“江南第一水乡”美誉的小城,不仅以秀丽的风光闻名遐迩,更因一种甜蜜的果实——兰溪大红柿,在地域文化与经济版图上镌刻下了独特的印记。

从山乡果园到嘉兴、上海等地的市场,兰溪柿子的远销历程,既是一部产业变迁的历史,更是一曲地域文化交融的动人赞歌。

《嘉兴商会志》第二章第二节记载:“兰溪会馆,俗称兰溪公所,位于东门外春波桥北,占地三亩,规模较大。馆内有一座戏台,台前是广场,其后建有数十间房屋,由经营蜜枣南货的同业客商筹建。民国元年十二月九日,革命元勋孙中山莅临嘉兴,于兰溪会馆出席嘉兴各界组织的数千人欢迎大会,并发表演讲。”  


正因1912年国父孙中山到“兰溪会馆”向嘉兴各界发表演讲,使其在嘉兴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令所有旅禾机构都难以企及。

兰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金华火腿兰溪出。”从中似乎能感受到兰溪人骨子里透出的自豪,这似乎也是“小小金华府,大大兰溪县”这句俗语的生动注释。

南货,即中国南方特有的土产,一般来说多为食品类,如火腿、桂圆、笋干、蜜枣、茶叶、板栗等干货,有些南货店还会售卖时鲜果品。在那些时鲜果品中,柿子曾是旧时旅居嘉兴的兰溪人的一宗“大买卖”。嘉兴人生活富足,将火腿、桂圆、笋干、蜜枣、茶叶、板栗等干货视为上等食材,这也是以销售山货为主的“南货店”兴旺发达的原因。


在嘉兴,卖南货的店铺就称作“南货店”,而这些南货店中常常能看到兰溪人的身影。因此,兰溪人靠经营南货在嘉兴积累了资金,才得以建起颇具规模的“兰溪会馆”。

现今旅禾“兰溪商会”的党支部书记、兰溪籍余春华,其爷爷早年就是靠将茶叶、金丝蜜枣销往嘉兴一带谋生。父亲余和金早年则是将兰溪的农产品、水果运往嘉兴销售。兰溪地处丘陵地区,山货丰富,尤其是柿子树、板栗树众多,所以柿子是兰溪产量最大的水果。


余春华回忆起小时候的家乡,一到秋天,漫山遍野的柿子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小灯笼”,这些柿子就是兰溪人赖以生存的宝贝。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们往往在柿子尚未成熟时就将其采下,一层柿子一层松针地叠入小口甏中,封好口,以此延长柿子的成熟期。直到市场上大部分柿子都销售得差不多了,才启封取出刚熟的柿子上市售卖,这也算是兰溪人的一点小智慧。

在嘉兴的兰溪人,除了开南货店,还开设弹棉花店,把粽子店也经营得有声有色。而余春华的父亲余和金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那就是将柿子等农产品运到嘉兴售卖。

嘉兴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水网密布,却唯独不见山,柿子树也极为少见。物以稀为贵,这甘甜软糯的柿子便受到了嘉兴人的追捧。


兰溪在1932年通了火车,兰溪人前往嘉兴需到杭州换乘。余和金要半夜起床,用手推车将柿子运到市区,再乘火车,到杭州后换乘前往嘉兴。由于全靠背扛肩挑,十分辛苦,但嘉兴人喜爱吃柿子,价格比兰溪高出一倍,而且销得很快,往往一次运货百八十斤,一两天就能售罄,利润可观,这让余和金乐此不疲。

柿子与其他水果不同,生的时候又硬又涩,成熟后的保鲜期又非常短,而柿子只有熟透后才甘甜软糯,此时距离腐烂也就近在眼前了。生柿子运到嘉兴很难卖出去,且卖不上好价钱;如果运到嘉兴再等它成熟,就需要有地方存放,而人的吃住也要产生费用,这就增加了成本;熟柿子运到嘉兴,只有一两天的存放期,万一一时卖不出去就可能烂在手里,那可就要血本无归了。因此,贩卖柿子不仅是个力气活,更是个技术活。


正因如此,那时有能力将柿子从兰溪运到嘉兴销售的人寥寥无几。而余和金却是个能人,他的本事就是总能恰到好处地将快熟的柿子运到嘉兴销售,深受嘉兴买家的信赖,由此广结人缘,销路大增。于是,以他为首,带动了一批兰溪人将兰溪的柿子运到嘉兴。一时间,柿子上市时节,嘉兴的各家水果店都有柿子出售,不仅为兰溪的柿子找到了销路,也让嘉兴人饱了口福。

柿子是一种可塑性很强的食品,它不仅可以当水果生吃,还可以酿成柿子酒、做成柿子酱、晒成柿饼。这些经过加工的柿子食品,不仅增加了柿子的附加值,也为食用者提供了不同的味觉体验。


兰溪没有将柿子酿酒、做柿酱的传统,但却有将柿子晒成柿饼的习俗。每当柿子成熟,家家户户门前的晒场上都会晒满卖不出去的柿子。晒成柿饼后,就成了各地南货店的畅销商品。这也成了余和金贩卖柿子后的另一档生意,他会将从每家每户收来的柿饼运到嘉兴,再转卖给各家南货店。


因为不用担心腐烂,柿饼的销售比柿子的销售要轻松得多。余和金心想,嘉兴的南货店能卖柿饼,那么其他地方应该也可以吧。他分析,上海地处江南,上海人的口味与嘉兴人相近,但市场要大几十倍,何不去闯一闯?余和金是个很会做生意的人,于是他背着柿饼去上海推销,没想到一举成功,他的商业版图很快扩展到了上海。柿饼在上海的成功销售又带来了意外的反哺,上海商家对柿子的需求也很大。于是每当秋季柿子上市,余和金又将柿子销往了上海。

现今,道路畅通无阻,运输便捷高效,仓储设施发达,柿子在嘉兴已不再是稀罕水果。但旧时兰溪人将柿子从大山里运到嘉兴,却充分体现了兰溪人吃苦耐劳、头脑灵活的优良传统。这恐怕也是“小小金华府,大大兰溪县”这句俗语的绝佳注释。

作者:杨颖立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