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练岚:纪检监察干部惩腐肃贪多听百姓给官员起的绰号

时间:2021-08-03 10:13:42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国纪检监察报曾在《“绰号”见“民心”》文章中指出,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多听听百姓给官员起的绰号,便可管窥一豹,顺藤摸瓜,进而查明就里,惩腐肃贪。

  文章指出,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因为拆迁而被市民称为“李拆城”;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六朝古都被他“开膛破肚”,人称“季挖挖”;天津市原政协副主席、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讲究江湖义气,被人称之“武爷”……诸如此类,无需解读,谁都可以看出,这些绰号预示着官员的什么嘴脸。

  绰号,也称外号、诨号。古今中外都有,男女老少有涉,褒贬俱存。百姓间互谓绰号者,习见。百姓给官员起的绰号,却足以让“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干部的口碑如何,从街头巷尾的闲谈中便知一二。

  近年来,群众对落马的党员干部赐予五花八门的“绰号”。诸如,“季挖挖”季建业、“拆迁大佐” 沈培平、“玉痴省长”倪发科、“吴一指” 吴天君等等。这些“绰号”大多来自老百姓之口,看似只是些许“笑料”和谈资,其背后集中反映了官员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是官员“人去后”的“政声”。

  相反,那些心怀群众、真心为民的好官,却赢得老百姓的赞誉。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为官一任,留美名,还是留骂名,在乎官员是否心系群众,是否知民情、解民忧。“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欲留美名,无须作秀讨巧,唯有实干苦干,当好公仆。

  官员为了谁、干什么、怎么干,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达在行动上。譬如,群众称孔繁森是“活菩萨”、牛玉儒是“孺子牛”、杨善洲是“草鞋书记”、王进喜是“油田铁人”、 “草鞋书记”杨善洲,“卧底打工局长”陈家顺等,此中洋溢着老百姓对他们的爱戴之情、拥护之心。而对那些“武爷”“拆城”之类的贪腐官员。可见,老百姓给官员起的绰号就是对该官员的高度概括,往往是对该官员恰如其分,一针见血的褒贬,体现了民心的向背,其绰号无不折射出群众的憎恨与嘲弄心情

  百姓心里有杆秤,给谁起、为何起、起什么,绝对是一针见血,准确恰当。群众赏给官员什么绰号,完全是“脚上的燎泡——自己走出来的。”对于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多听听百姓给自己起的绰号,就可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多听听百姓给官员起的绰号,便可管窥一豹,顺藤摸瓜,进而查明就里,惩腐肃贪。如此,方能及时表彰优秀干部,惩处贪腐官员。

  新时代干部要自觉以绰号为鉴,做好自鉴、自省、自勉,走好新征程。先要弄清绰号的来历和寄予的老百姓的真实情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智慧也是无穷的。干部的绰号,大多是群众对干部长期的举止、喜好、能力、作风的观察之后下的“评语”,体现对干部的喜好憎恶。借助绰号看干部,实质就是通过一个捷径听民声。比如孔繁森的绰号是“活菩萨”、牛玉儒的绰号是“孺子牛”,这些绰号就是人民群众对优秀干部的褒奖;如“王三多”“房叔”等都是典型。这些绰号表现了人民群众对腐败干部的愤恨。官员的绰号就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就是民情“晴雨表”。

  “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小“绰号”里面深藏大学问,不论是党员干部本人,还是组织监察部门,都应该重视“绰号”中的褒贬评定,人心向背。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