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三门峡灵宝市这位老人让艺术流传下来了

时间:2020-07-18 06:15:56    来源:中报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报网三门峡7月18日讯(何亚立 张肖军)“四五人千军万马,六七步穿州越国。”一张台子,两三个木偶,八九个人,一招一式、一弹一唱间,就能演绎出中国神话的奇幻奥妙、历史的波澜壮阔以及纷繁的世间常情,这就是灵宝的木偶戏了。

    他重创剧团 让木偶又“活”了过来

     在灵宝市阳平镇姚王村,有一个和木偶戏陪伴了50多年的老艺人,他就是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传承人李学武。

     冬日的一抹阳光照耀着老人的院落,几间陈旧的房屋里,堆满了木偶人物。这里的主人就是李学武,谈起这门古老的戏曲艺术,老人的脸上写满自豪。

十几岁时,李学武就加入了灵宝木偶剧团,跟随老艺人学习木偶戏。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木偶戏销声匿迹。但李学武并没有放弃,2006年,他不惜重金,买回一些老道具和唱本,购置设备,重新组建灵宝木偶艺术团,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木偶戏又“活”了过来。

    “刚开始经费困难,为了购置木偶戏所需的道具和设备,我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而且还向亲戚朋友借钱,甚至向银行借贷,妻子常常抱怨我。”提到刚开始恢复剧团的那几年,李学武仍然记忆犹新,他还拿出了自己抄的剧本,一本本有着历史印迹的小册子,记录着他们先后恢复和新编排的《小货郎翻箱》、《列女传》、《还魂带》、《林公子投亲》以及《小两口争嘴》、《张连续妻》、《穷亲戚》等十几部戏。

    “慢慢更多的人了解了木偶戏,邀请我们去演出,但去外地演出需要车辆,我们没有。”李学武想到了租车,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长期下来,仅租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几年,李学武省吃俭用,背着妻子卖了家里农产品、土特产,凑了1.8万元,购买了一辆带斗篷的大型三轮车,专门用于装运木偶剧团“家当”,运输条件才得到了彻底改善。

    而说起木偶所穿的服饰,这大部分来源于李学武和李丙生妻子的制作,“她们常常从集市上买回布头,然后再根据人物形象需要,通宵达旦地精心裁剪,一针一线缝合,还省去了一笔不少的开支呢。”李学武告诉记者。

2009年6月,灵宝木偶戏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月,李学武也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传承人。

    入选“魅力中国城” 灵宝木偶戏路宽

     随着李学武和他的木偶剧团名气越来越大,邀请信函和演出台口也越来越多。2013年2月李学武受新乡某地之邀,带着近20人的队伍首次到当地庙会演出。为了让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李学武连夜创作编排了《四个仙女夸新乡》,演出后受到当地观众热烈欢迎,“他们看成效不错,一下和我们签了7天的合同呢。”

     “别小看咱们的灵宝木偶,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呢!”李学武拿出了去年的照片,脸上满是笑容。2017年8月,经过众多专家、评委的层层筛选,李学武组织编排的神话剧《大禹治三峡》成功入选,参与三门峡竞选“魅力中国城”的演出,同时在央视播出,并先后在灵宝、三门峡、郑州等地进行展演。

     怎么将传统艺术传承下去,一直是一大难题。为了将木偶戏创作的更具特色,拓展更多戏路,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喜爱灵宝木偶戏,李学武和他的木偶戏团队先后编排了《哪吒闹海》、《武松打虎》、《猪八戒背媳妇》等儿童剧目,并在的几所学校进行“非遗文化”的演出,深受少年儿童的欢迎、他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木偶戏,学习木偶戏,让这个古老的剧种继续生存下

    “现在剧团只有15人,最大的70岁,最小的也50多岁了,没有年轻人来接班啊!”说起灵宝木偶戏的发展,李学武的脸上写满着担忧,“现在剧团一年只能演出10几场,又费时间,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但我作为传承人,有义务把它传承下去,不能让咱们的宝贝失传!”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