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医院推荐>正文

省中医院发布今冬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

时间:2018-01-02 20:22:04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这场流感来势汹汹

  很多宝贝都被撂倒了

  就连一些家长也没能逃过

  如此凶猛的流感如何防治?

  为防止流感疫情进一步扩散,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做好我省流感防治工作,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结合我省情况,按照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山西省中医院制定了本中医防治方案。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体健康危害较重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山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今年降水量明显减少,导致呼吸道疾病多发,目前我省已进入流感流行的高发期。在临床症状方面,前驱症状以发热、恶寒、咽痛为主。就诊症状以发热、咽干、恶寒、咳嗽明显,考虑本年度寒邪、燥邪相关,燥邪伤津,故咽干、便秘、痰中带血等症状较多,多数患者起病后发热迅速,且难以退热,发热反复的特点,在疾病的后期咳嗽迁延日久。

  一、 病因病机

  流感属于中医温病、戾气范畴,由外感六淫邪气所致。肺主气属卫,与皮毛相表里,外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气失宣,卫气被遏,出现一系列卫表症状,为表热实证。若人体正气偏虚,病邪由卫入气,邪正斗争激烈,脏腑功能失调可致邪毒入里化热。进一步发展可灼伤气营,成气营两燔之证。后期邪退正虚,气阴两伤。

  二、临床症状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恶寒、咳嗽、咽喉痛、咳痰、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部分病例还会出现泄泻或(和)呕吐。小儿可出现厌食,高热者可出现惊风。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邪陷心包,甚至亡阴、亡阳,出现厥脱导致死亡。

  三、辨证论治

  1.邪犯肺卫

  症状:发热、恶寒或未发热、咽喉肿痛、肌酸乏力、或轻咳,舌淡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透邪解毒

  参考方药:银翘散合升降散加减;

  金银花20g、连翘15g、竹叶9g、荆芥6g、薄荷6g(后下)、桔梗6g、牛蒡子9g、芦根18g、炒杏仁9g、生甘草6g 僵蚕10g片姜黄10g蝉衣10g

  方药加减:如扁桃体化脓,银花、连翘各30g

  如鼻塞、喷嚏,加细辛、苍耳子、辛夷、白芷。

  2. 邪犯少阳

  症状:发热恶寒交替发作,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疼痛,咽干、口苦,或伴头痛,纳少,舌红,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和解少阳

  方药: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0g 黄芩10g 半夏10g党参10g 甘草6g生姜3片 大枣5个 金银花20g、连翘15g、僵蚕10g片姜黄10g蝉衣10g葛根20g

  3. 热毒袭肺

  症状:发热、咳嗽频剧、痰粘稠或黄或有血丝、咽喉肿痛、口渴、目赤、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舌红或绛,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9g、炒杏仁9g、桔梗12前胡12白前12生石膏30g、黄芩12g、金银花30g、浙贝12g、公英30g、沙参12g、生甘草6g。

  4.气营两燔

  症状:壮热、咳嗽气急、胸闷喘促或胸胁胀痛、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口渴欲饮、溲赤、便干,舌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

  参考方药:清瘟败毒饮

  清水牛角24g(先煎)、玄参12g、生地15g、麦冬12g、金银花30g、连翘15g、黄连9g、栀子12g、赤芍9g、丹皮12g、瓜蒌18g、生甘草6g。

  在以上辨证基础上,小儿如出现高热可加用羚羊角粉等;食欲不振者可加用鸡内金、焦三仙等;舌苔厚腻者可加用藿香、砂仁等。

  四、预防调护

  治疗期间应认真护理,发热者需适当休息,对老年、婴幼儿、体虚者,需加强观察。注意煎药和服药方法:吴鞠通有句话“香气大出即取服”就要喝药。“日一剂,不尽,再剂”一天吃两剂,都是可以的。煎药时间开锅后约15-20分钟即可。

  流感以预防为主,生活预防方法: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冬季风寒之邪当令,天气寒冷干燥,应注意保暖并时增减衣物。减少外出次数及到人员密场所逗留时间;外出带口罩;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更衣。

  2.“食饮有节”。饮食清淡、多喝水、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牛奶、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3.“起居有常”。作息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以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注意适当锻炼身体。

  4.“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要做到心神安宁,情志舒畅,

  切忌悲忧伤感。“恐则气下,惊者气乱”。避免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易导致气机逆乱,或致气郁化热,产生毒热之邪,或致卫气亏虚,外邪乘虚而入。要相信科学,克服恐惧心理,保持平和心态,积极学习流感知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责任编辑:练中锋)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