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新闻人物>正文

郭仲隗与你不知道的1942

时间:2018-08-10 10:56:10    来源:中报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我忧心如焚,义愤填膺,怎能不大声疾呼?

——郭仲隗


日前,郭仲隗纪念馆在新乡县大召营镇悄然破土。

“郭仲隗是谁?”也许有人会问。

一句话,郭仲隗,是从新乡走出的辛亥革命先驱。但对于我们新乡人、河南人来说,郭仲隗可不是这一句话这么简单。他可以到钱庄银号直接拿钱,却为河南灾民口粮拼死请命!

1887年,郭仲隗出生于新乡县大召营。他7岁上私塾,18岁入中学,21岁加入同盟会。河南首批38名同盟会员中,经他介绍加入者,多达20余人。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25岁的郭仲隗任总部机要副总管。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他又加入中华革命党。危急关头,郭仲隗多次面见孙中山,历任豫陕晋冀反袁运动联络员、中华革命军豫陕联军旅长、河南督署总参议,豫北自治军司令等职。反清,反袁,护法,多次出生入死。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办报,宣传抗战。

01

大灾之年 舍生请命

1942年,日寇铁蹄下的河南严重遭灾,农田收成大减,有些地方甚至绝收,中原大地,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当年夏秋,河南推选代表,远赴重庆呼吁救济。到了以后才知:当局受“灾情不重之蒙蔽”。即使是在渝的河南人,也认为灾情不大。代表们想面见蒋介石陈情,但蒋不仅不见,还不准他们公开活动实言灾情。

10月下旬,在三届一次国民参政会上,新乡籍参政员郭仲隗慷慨陈辞。他将观音土、雁粪、榆树皮等10余种灾民“口粮”公布于众,当即震撼全场。

(郭仲隗纪念馆效果图)

郭仲隗说:“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我忧心如焚,义愤填膺,怎能不大声疾呼?我坐过牢,什么都不怕!河南灾情,重到饿死的老百姓不计其数!年轻者往陕西逃生,你们竟下令堵截!老弱在家乡先吃草根后吃树皮,现在吃观音土!吃后屙不下来,活活憋死……难道你们眼睛瞎了看不见?耳朵聋了听不见?你们如果不管,我们宁可跳黄河,也绝不投敌!”他发言时,全场一片肃静。随后,“枪毙汤恩伯”的呼声彼伏此起。对此,我党创办的《新华日报》以及《大公报》先后予以报道。

事后,国府当局依旧赈灾不力。为追问提案落实与救灾事宜,郭仲隗怒斥“粮食部”官员。1943年9 月,他再次撰写提案指出:如不及时救灾,河南将出现危机。1944年,果然发生了豫西大溃败。这时,年近六旬的郭仲隗,历尽艰辛再赴山城,弹劾为祸河南的“常败将军”汤恩伯。自此,郭仲隗舍身为民请命,全省无人不晓。

02

清廉处世 不贪不占郭仲隗敢为敢言,作风正派、不占不贪。媒体新锐、著名文化策划人、郭仲隗的曾孙郭力,提起曾祖父时一脸骄傲。他说,曾祖父当年在开封居住时,一套中山装,蓄着胡子,掂个皮包,成天出去。每天早晨打八段锦,身体很结实,不苟言笑,大家都有些怕他。

郭仲隗(左一)

齐白石早期弟子新乡人李霞生曾在追忆郭仲隗的文章中说,郭先生两袖清风,满腔正气。据我所知,至少有四个特点:一是不逐客。谁有难处,在他家吃上十天半月,他问都不问。但是,他身为参政员,还穿着补丁衣服。二是跟他当差,都发不了财。大块村(现归凤泉区大块镇辖)张成德、张成友兄弟俩,给他当卫兵,但是家境极贫。后来回家后,卖纸烟度日。解放前后,郭仲隗的侄子郭文煊,常去看望他们。三是无衙门,有公事去他家找。他家住在新乡城里小西街十字路南,人称“郭公馆”。节俭之风,由此可见。四是绝不受礼。托他办事千万不可送礼。一送礼,当办的事也办不成,口碑极佳。无论穷富,有无权势,,一视同仁。

郭仲隗爱办好事,自己又不贪不占,那么钱从何来?

来自有钱人的赞助。孙殿英名声不太好吧?但也曾资助新乡河朔中学百两黄金。郭仲隗请辉县首富贾树彪捐钱,贾公便将阳武(现归原阳县)的许多亩地给了学校。我市民族资本家王晏卿,在国内许多城市开有钱庄、银号。王曾给郭留话:凡遇急需,可到柜上直接拿钱。但是,郭仲隗从来不占便宜。非是急需,,尽量不去拿。

03

执著为民 终将铭记抗战胜利后,郭仲隗潜心筹资办学,并支持儿子郭海长,在开封创办《中国时报》。郭仲隗历任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委员、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府参事室第一任主任等职。1959年不幸病逝,终年72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切缅怀他的纪念文集《江流天地外》出版发行。

2017年4月2日,在郭仲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与会者倡议成立郭仲隗文化研究会,创办郭仲隗纪念馆,将其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新华社报道: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年至 2022年)的意见》。《意见》指出,要“重点推进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遗址遗迹、纪念设施、文物藏品保护展示项目”。

大召营镇大街往南再往东,1300多平方米左右的土地上,四角栽木桩,拉起施工线,洒下白石灰。随后,鞭炮炸响,大家挥锹挖土。

此稿发出之际,纪念馆地基已经“长”出地面。该馆建成后,将同时又是河南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心和豫北同盟会纪念园。

郭仲隗一生为民奔走、为民谋幸福。他的后代不忘祖训,也在新时代为民谋划幸福生活。他的曾孙郭力事业有成,牵头在故乡打造中国特色的“葫芦小镇”,以葫芦种植、产品开发、非遗表演为特色,为村民找到一条致富之路。

历史风云如何变幻,但那些执著为民者终将为人铭记。

(原创/韩世平 供图 郭力)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