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新闻人物>正文

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时间:2021-03-18 09:07:56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我们这里称陶瓷工匠艺人为“窑博士”。山头镇古窑村的杨家,祖祖辈辈专注陶瓷制作,拥有“福同德”字号产业,有“泥碾”“圆窑”多座。到“窑博士”杨文章这一辈已经是陶瓷四代传人。他一直居住在古窑村,自幼受家族及梁文焕、黄兴业、王汝庭等艺人陶场作业之耳濡目染,后拜文化艺人李庆章、昃如川先生为师,研习书画,颇得先辈艺德真传,为李庆章先生入室弟子。现已由花甲迈向古稀,半世清贫,不谙世故。依然日日泼墨,我绘我心,立志甘于绘事相伴而终古。无心沽名,惟耿耿从艺。这组作品记录了“窑博士”杨文章的故事。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杨文章先生出生在“中国陶瓷琉璃艺术之乡”之称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山头河南村。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山头镇河南村人称古窑村,杨家祖辈专注陶瓷制作,到杨文章先生已是第四代。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这里称高水平的陶瓷工匠艺人为“窑博士”,他也以一生坚守陶瓷制作的工匠精神以及精湛的制作工艺获得“窑博士杨”的殊荣。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每当晨光透过窗子,杨老先生已为烧制好的陶瓷瓶作画五六个小时,六十几年的磨练,成了远近闻名的瓷画大师。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杨老先生一直居住在古窑村,自幼受家族及梁文焕、黄兴亚、王汝庭等艺人陶场作业之耳熏目染,后拜文化名人李庆章、昃如川先生为师,研习书画,颇得先辈艺德真传,为李庆章先生入室弟子。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博山的碑刻历史悠久,杨老先生每次遇到碑文都要沉迷其中,认真研究一番。从中吸取艺术营养和文化史料。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制砚是杨老先生的一大绝技,他走遍博山的山河寻找石料,每每遇到心爱之石,他都会用心雕制成砚,并精心写文书画。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一生守砚”是他刻制在每一块砚台上的起首印章,也是老先生一生从艺的座右铭。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一箪食,一瓢饮,身居陋巷,自得其乐。他把日常生活过得极其简约,得到了艺术生涯那么丰富而又多彩。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烧一壶水,沏一杯茶,半世清贫,不谙世故,现由花甲迈向古稀,依然日日泼墨,我绘我心。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妻子做饭,老先生做瓶,看似不搭调的话,杨先生却说,我之所以得心应手地作画,全凭妻子精心地调剂每一顿饭食,要不然我这把年纪哪能撑的下一天十几个小时的活路。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家里要来客人,老伴忙活着包水饺,老先生为老伴扇风纳凉,艺术的源泉就来自这浓浓的居家生活。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村子要改造,房子要拆迁。这简陋的小院子里,到处都是杨先生离不开的宝贝。他开玩笑地说,我的创作源泉在这里,要搬,我也要把艺术之魂一块搬着。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古稀之年的杨先生日日在此挥笔泼墨,时间久了,看似凌乱的工作室,也成了一幅精致得到画作。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偶尔感觉些许的累,拿起画笔作一幅小作品,书上几句感言,全当是小憩,这是很多人不可理解,又不可得的享受。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天亮了,那灯光还在陪伴。正如杨先生无心沽名,惟耿耿从艺,立志甘于绘事相伴而钟古。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和登门拜访的摄影师热情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把绘画书法艺术借鉴于摄影当中。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为他的学生所做的一首千字词赋,历经数次修改删减,直到满意为止。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杨老先生在工作室里认真描绘,琳琅满目的展品,都出自他的妙手慧心。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看到自己中意的作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立志与艺术相伴终生的杨老先生,一生清贫不染尘,满腹诗书气自华。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房子、大门和狗,还有手里拿着的写生本,是老人离不开的物件。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出门这条窑墼路,路边那面窑墼墙,路上的葫芦架,七十多个春秋,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他们已成了淘镇的灵物,杨老先生每次走过,每次都有新鲜的感觉。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曾经千年不断的窑火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古窑村人。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人们称陶镇的古窑为“馒头窑”,杨老先生记着老窑的故事,老窑也记着窑博士杨文章的故事……




津门网彭汝昌:窑博士的故事——陶瓷工匠杨文章的影像

作者 彭汝昌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