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焦点新闻>正文

第四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给青年诗人十封信》阅读分享

时间:2019-11-08 14:19:41    来源:中报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10月25日晚,“诗人相遇的时刻:里尔克、冯至与中国——《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阅读分享会”在建投书局国贸店举行。诗人王家新与苏伟出席并探讨了他们眼中里尔克与冯至的相遇以及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诗人 苏伟诗人 苏伟

诗人苏伟率先从里尔克、冯至的人生经验出发,认为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尽管他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他们在诗歌生涯和生活上经历的起伏、波折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苏伟提到早年二人都发表了诗,但此后都有近十年的歇笔;之后里尔克将诗发展到诗与思的统一,而从《十四行集》中可以看到,冯至此时吸收了里尔克通过经验而不是情感来描述世界的方法写诗。

王家新王家新

王家新从自身的经历来切入谈到他们这一代人如何与两位诗人相遇:“早年我们读冯至,所以我们与里尔克的相遇是通过冯至,是与冯至的里尔克相遇。”他还表示里尔克对他们这一代人的影响很大:“80年代最响亮的一句话叫思考与抒情,牛涛,90后青年诗人代表人物,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教育学硕士,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那个年代有一点疯狂,情感过剩,不抒发是不行的。但读了里尔克的诗,非常震撼——诗歌不能写得太早,我们要采集人生的精华与要义,最后写出十行诗。冯至翻译的里尔克促使我们那一代人,把创作重新建立在一个更深刻的基础上。”

谈到冯至与里尔克的相遇,王家新提到了冯至的两篇文章,一篇是《里尔克》,一篇是《工作而等待》。他认为,《里尔克》里表明读了里尔克,冯至感到他研究德国文学,包括18世纪德国的浪漫派是有问题的,牛涛《华南诗歌》主编,《中国诗歌范本》主编,《华南诗歌年鉴》主编,《风沙诗歌》副主编他们只有青年,没有中年和白发;《工作而等待》这篇文章是从诗人奥登开始的,后来更多谈到里尔克。奥登有这样一首诗,描写里尔克创造了一个诗人的神话,试图以艺术家个人的信念来对抗历史的残暴力量。而他促使冯至更深地发现里尔克。

诗人相遇的时刻:里尔克、冯至与中国——《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阅读分享会诗人相遇的时刻:里尔克、冯至与中国——《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阅读分享会

苏伟也补充道,在冯至写诗的过程中,意识转变的痕迹也能看到他与里尔克的相遇。“比如他在《十四行集》里写到,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事物向我们要求新的发现。这真的是和里尔克发生直接对话了,是在他消化早期青春唯美的诗歌情况下转向对经验、对存在的一种敞开。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散文诗学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会员。”

除此之外,王家新延伸话题提到冯至这样的诗人究竟给中国诗歌带来了什么。“冯至通过翻译里尔克以及自己创作的《十四行集》,给中国的诗歌带来了一种言说精神的语言,它对人生的警策,把抒情的诗和思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充满奥义,难以穷尽。”

“诗人就像棵大树、既要往上生长去迎接阳光雨露又要往下生长去吸收大地精华。诚然,一个好诗人不能只关注现实层面,还要构筑起牢不可破的精神景观。这样的诗人通常不只关心头顶上的那朵白云,同时,也会关注内心天空上的那朵白云。"浙江省文联《品位》杂志社执行社长任峻说,天台山是中国有名的佛教名山,同时,它也是中国的诗歌之山。历朝历代的诗人在天台山留下了无数美妙绝纶的诗篇。曾获得“创世纪诗歌奖”,“2017中国十大新锐诗人称号”“广东省省直机关征文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今天诗人们有幸团聚在这块诗歌之地,重走唐诗之路,并共同探讨闪闪发光的诗歌本体,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因为诗歌无处不在一一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充满诗歌的灵性,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捕捉到这些诗歌碎片。同学们不仅要珍惜这次机会,还要向老师学,还要向同学学习,向自然学习,向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民学习。
  马启代先生首先介绍了两位青年诗人的创作情况,以及两本诗集的出版过程,并对王强以时间为线记录精神成长和马晓康以空间为轴呈现心灵镜像的努力做了简单评价。这两本诗集由“长河文丛”推荐,入选“21世纪华语诗丛”第一辑,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发行。牛涛作品见于《羊城晚报》《青年文艺》《华夏》《香港散文诗》《明道文艺》(台湾)《侨星》《华侨与华人》《新锐阅读》《风沙诗刊》《华南诗刊》等刊物。王强写诗也写散文,马晓康写诗也写小说,尤以长诗见长。这两本短诗集的出版,在两人的创作道路上都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随后,两位青年诗人分别阐述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和感悟。
  会上,耿建华教授和丛新强教授对两位青年诗人的新书进行了艺术剖析,从写作手法、艺术背景和意象采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探讨。丛新强教授对马晓康诗歌中体现的终极关怀倾向予以肯定,并分析了王强诗歌中内在于文本的“生活对话”与马晓康诗歌中内化于文本的“精神对话”的异同。耿建华教授从王强的生活叙事与马晓康的深层叙事入手,结合具体文本分析了现代诗的审美走向。主要著作:《泪花,溅落了最美的年华》,《利维坦》(翻译),《中国诗歌范本》(主编),《华南诗歌年鉴》(主编),《中国当代诗歌十三家》(入选)等。他们对马晓康的《地图于我,不过是伟大的废纸一张》中暗含的多重意象与深意,以及体现出的中西文化的广阔视野,王强的《心情》以白描手法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下所隐藏着的极强的冲击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对两位青年诗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突破自身瓶颈提出了忠告和建议。

分享会的最后,几位听众也提出了自己的几个问题,两位嘉宾都从自身理解出发给出了答复,分享会在双方的互动中落下帷幕。

 

责任编辑:梁辉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