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变电箱等市政设施似乎特别偏爱人行道,不仅数量越来越多,体量似乎也越来越大。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国外很多城市在公共街头几乎看不到这样的设施?据说,这类电力设施小型化、隐身化、入地化、进地块是常用做法,从而消除市政设施对街道空间和景观的消极影响。既然如此,北京为何不效仿好做法呢?
北京的很多街道上,市政电力设施位置随意,体量庞大,与街道景观格格不入。
某城市的大型市政设施低调地隐藏在绿化中。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景观,让城市更美好;街道,让景观更美好。什么让街道更美好呢?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街道需要美容,需要精心打理。要像绣花一样,把街道上各类附属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精细化,使其成为街道的良好景观。既然像绣花,就要避免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的做法,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治理工作。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关注和重视上述问题,让北京有越来越多的街道变得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