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成都建成“古蜀文化第一城”--古蜀国开国国王望帝杜宇

时间:2018-05-30 16:02:00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四川成都望丛祠是纪念古蜀国开国国王望帝杜宇和丛帝合葬的墓地和祠宇,为最古老的帝王陵墓,唯一的一祠祭二主、凭吊蜀人先贤的祀饲,它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帝王陵冢。殿宇陵墓之间,水池环绕,碧波荡漾。临水就势建有“稻荪楼”,“听鹃楼”等楼台亭阁。墓地及周围二百多株古柏,郁郁苍苍。望丛祠是古蜀祖先的陵园和纪念祠宇。祠内二帝两陵对峙,状如山丘,望帝陵墓占地近10亩,丛帝陵墓占地亩余,望帝陵高15米,丛帝陵高12米,至今已有80余亩,按规划还将继续扩大,充实完善。望丛祠附近还有杜鹃城遗迹等。二千七百年前的西周末年,望帝杜宇在郫县建立了蜀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首都杜鹃城。相传望帝杜宇教民农耕,又教巴族人务农,因此古时候四川人把杜宇视为农神,春耕要先祭杜宇。杜宇晚年,杜宇把帝位禅让给鳖灵,退隐西山,时在春天,蜀人思念他,便把子规鸟叫做杜鹃鸟,把山上春天开的第一种红花称为杜鹃花,说那是杜宇在催促人们春耕了。望帝祠原在都江堰的二王庙,南北朝才在郫县建望丛祠。望丛二帝《蜀帝本纪》载:杜于“代鱼凫为王,徒都于郫,即杜鹃城也。

   四川成都望丛文化园“古蜀文化第一城”是一个以"水文化"为主题的休闲之城、文化之城,总规划面积约4.8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213亩,总投资百亿元,它将深度挖掘并发扬古蜀文明,未来整个区域将被打造成为一个集大型文化演出、旅游、休闲、房地产开发等产业共生的复合型聚集区,国家4A级风景区望丛文化园将传承古蜀文化,以文化、旅游、地产等多个角度形成全产业链的开发,打造最具魅力的创新型文化旅游热点。将打造以望丛祠为核心,以文化产业项目为重点,融文化展示、休闲娱乐和居住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地产片区。

   四川成都望丛赛歌会,早在1500多年以前,每年在端午节这天,便会自发地去望丛祠朝会上香,以表达对古蜀国先帝的感激和崇敬之情。膜拜之余,一些喜欢唱山歌的农民便会自发地聚在纪念望丛二帝的祠堂内竞唱山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望丛赛山歌盛会。赛歌会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参赛者都是普通平民,带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场面热烈。四川人民爱唱民歌,自称为吼山歌,或喊山歌,也有叫为唱农歌或呼田歌。平时在桤弯柳曲,绿野小院对答酬唱。每年五月端午节相聚赛歌,歌声数里可闻。届时,城内万人空巷,祠内游人如潮。久之则约定成俗,成了远近闻名的望丛赛歌会歌节。节日期间,盛况空前。西湖中的歌台,莺喉宛转,余音袅袅;时而江河瀑布,一泻千里。听得人如痴如醉。望丛赛歌会以民俗文化为主,突出川西地区的民族、民间和地方性。除了山歌对唱、民歌比赛、民间舞蹈表演、茶馆川剧曲艺演唱外,还有古乐迎宾、蜀文化文物展、民俗用品展、民间工艺美术现场制作表演展销和民间风味小吃展销。同时邀请旅华国际友人参与各项民俗文化活动。活动范围以望丛祠为龙头,使活动具有旅游观赏性,集中了所有民俗活动。川西坝子民风淳朴,歌节习俗相映成趣。奖品不侈奢,一般给手帕、扇子、伞。手帕属定情物,可送情人。歌节逢初夏,天气趋热,扇子可送风驱暑。伞是奖品的最高形式,晴可遮日,阴可挡雨,五月气候多变,伞的适用性更大。望丛赛歌节期间,大宗的川西土特产品如大烟、大麻、大蒜;民间工艺品如童鞋帽、刺绣品、袜垫、垫肩;农具、粮食、畜禽、陪嫁家俱等均在赴会期交易。歌节期间,还有自娱自乐民间文化活动。如舞狮灯、龙灯、牛灯、跑旱驴、彩莲船,舞花棍和连箫、扭秧歌,舞花环和彩球、踩高跷、化装骑摩托、假面舞会等。一年辛苦劳动之后,用大跑、大跳、大唱、大闹自我娱乐的方式,来充分释放自我表现的强烈欲望。另外一种是享受式的娱乐活动。如职业民间团体和个体提供的马戏、皮影戏、被单戏、猴戏和曲艺表演的观赏活动。有民间艺人的泥吹鸡公、竹笛、竹叫子、小泥人、风吹子、纸翻花、巴郎鼓、猴子梭杆杆、打屁车、兔打鼓和儿童游戏用的18般兵器等。还有雕画、剪纸、吹糖人、讲学等,不一而足。更有一饱口福的各地风味小吃,如黄水馍馍、叶儿耙、酸辣粉、凉粉、酥肉豆花等等难以数计。这些民间艺人的绝技,使人们得到多方面的娱乐和享受,让望丛歌会这枝民俗文化的奇葩,开放得更加艳丽。举办的时间一般为一至三天,多则十天,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成都郫都区杜鹃城,为传说及有关文献所附会的郫邑。据文献记载,杜鹃城为古蜀国望帝杜宇、丛帝两代蜀王的都城。望帝定都于郫,死后魂化杜鹃,所以称为杜鹃城。建都立国之地,又是古蜀文明发祥地,经考古调查与试掘结果表明,该城的始建时代不早于西汉,可能为西汉郫县治所,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部分城墙还依稀可见。望丛二帝,古蜀国农业文明的开拓者。望帝杜宇教民务农,富国强民,丛帝励精图治,治水成功,缔造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成都郫都又盛产杜鹃花,又被称作为“杜鹃城”。有一道南北偏西走向绵亘数百米长的土岭,土岭上长满杂树翠竹,宛如林带。这就是至今有3000年左右的古蜀国杜宇的都城--杜鹃城遗址。据古籍记载,古蜀国从蚕丛称帝开始,到公元前316年被秦国所灭为止,共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鳖灵(开明)五个朝代。其中,杜宇大约在西周末期,在郫县建立了古蜀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都城——杜鹃城。汉代大文学家扬雄在《蜀王本纪》中写道:“杜宇,一名杜主,代鱼凫王蜀,他都于郫,即杜鹃城也。”是考证古蜀国政治、经济、文化最重要的遗址之一。但经考古调查与试掘结果表明,今郫县杜鹃城遗址的始建时代不早于西汉,可能为西汉郫县治所。古蜀国在杜宇王朝时期,国势空前强盛,其向外扩张的规模大于前朝,在考古学上表现为十二桥文化的分布范围广于三星堆文化,其国都郫邑应是一处具有较高规格和较大面积的中心文化遗址。杜宇的故都为什么叫杜鹃城呢?巴蜀民间广泛流传着“杜宇化鹃”,“啼血催春”的哀婉动人的故事;古蜀国国王杜宇,是个贤明能干而又勇敢的国王,他亲自领导蜀族人民向当时遍布成都平原的原始森林进军,杀死了许多毒蛇猛兽,填湖筑田,教民务农,发明了春种秋收的耕作方法,把成都平原改造成了沃野千里、物饶粮丰的国度。杜宇禅位于开明帝后,即隐居西山。死后,仍念念不忘农事,为催促蜀人按时春耕,乃化作杜鹃鸟(亦称布谷鸟、子规鸟),每到春耕时节便昼夜啼叫:“布谷—布谷”,催促人们下田耕作,直叫到嘴角流血不止。诗句-杜鹃啼血猿哀鸣,前人沿用杜宇化鹃的传说,将他建立的都城叫杜鹃城。北宋赵抃的《成都古今集记》说:“杜宇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杜鹃城之名本此。”杜宇化为杜鹃鸟,也成为蜀人世代相传的神话故事。杜宇在成都郫县建都后,杜鹃城便成为当时古蜀国的经济政治中心而闻名于世。秦灭蜀后,蜀郡太守曾修筑郫城,秦代郫城仍在杜宇建都的“杜鹃城”内。据有关史料记载,郫城是在南朝梁以后才徙于今治的。杜鹃城遗址已于1985年7月被列为成都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碑立于废城东南头墙基的树林中。

   蜀国开国国王杜宇,号望帝,归隐西山后化为杜鹃。杜鹃为提醒人们不忘农时而日夜鸣叫,直至“啼血”。人们感激杜宇教民务农有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和七月初一祭祀望帝杜宇,祭杜主是汉族信仰习俗,每到祭祀之日,人们便纷纷赶来望丛祠开展祭祀活动,“朝会”上香,祭拜望帝杜宇、丛帝鳖灵,以表达对二帝的感激和崇敬,同时,赛歌跳舞,演戏娱乐,欢庆热闹,一大民俗文化盛会,望丛祠是世界蜀人祭祖的圣地。每年春耕时节,人们没有忘记他们的君主,把这种鸟叫做“杜鹃”,以表达对望帝杜宇的怀念。杜鹃鸟的别称很多,如“望帝、望帝魂、杜宇、杜宇魂、杜魄、杜宇魄、蜀王魄、蜀帝魂、古帝魂、蜀鸟、蜀魄、蜀魂、蜀鹃”等,为表达对望帝杜宇的追思,将其幻化为了杜鹃。望帝化为杜鹃鸟,也成为世代相传的神话故事。当杜鹃鸣叫时,人们便认为这是望帝在提醒大家莫误农时。四川成都郫都区因“杜宇化鹃”的传说,而又称杜鹃城,是望帝杜宇建都立国之地,古蜀之源又是古蜀文明发祥地,,,杜宇人生轨迹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朱提国王、蜀国望帝、六祖之祖。以古昭通为国都的朱提国三王子笃慕继承王位后,娶葡萄井(玛洛依曲)梁利为妻,发展经济,励兵秣马,开疆拓土,逐步强盛。公元前1080年左右,笃慕率兵从昭通打到成都,攻占同族鱼凫家族统治的古蜀国,建都郫邑,今天成都郫县杜鹃城,自称望帝。望帝把朱提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到成都平原,教民务农,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开凿玉垒山,治理都江堰,使蜀国发展达到顶峰,成为天下第一强国,并参加了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杜宇晚年,由于大臣开明治水得法,功高盖主,篡夺帝位,从天子沦为平民(从天堕)的杜宇被迫携带幼子笃慕武武(笃慕俄),返回昭通(止朱提),后对六个孙子(笃慕武武之子)进行分封,把云南封给老大(阿布)老二(阿列),把四川封给老三(古候)老四(曲),把贵州封给老五(默儿)老六(药达),这就是在昭通举行的彝族历史上著名的“六祖分支”,六祖及后世尊称其阿普笃慕(笃慕爷爷)。由于彝语方言差别和音译时的用字差别,导致一人多名,人们从《西南彝志》等若干彝文古籍中翻译出了隆穆、仲牟、笃慕、拘木、渎姆、笃弭、笃米等众多名字,而《华阳国志》等汉文典籍将其翻译记载为杜宇,其实就是同一个人——古蜀国望帝杜宇(彝族六祖阿普笃慕)。就阿普笃慕与杜宇的祖源、身世及部族源流作比较分析,感到彝、汉古籍记载和彝族传统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阿普笃慕和杜宇,就是指的一个人。杜宇就是笃慕有五条理由。一、都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之人;二、同是真正手工业和艺术产生时期的人;三、史称杜宇“积百余岁”,又称笃慕“百岁寿终日”,年龄相当的二人当为一人;四、中国古代曾有过两次特大的洪水泛滥:一次是尧洪水,一次是蜀洪水。后者,正是杜宇所处的春秋时期。在彝族东部、北部、云南东南部、南部、中部方言区,均有彝文记载的《洪水泛滥史》。应当说,彝族是以“洪水遗民再造彝族”的笃慕这一祖先,作为再生始祖;五、同是蜀地奴隶制国家的建设者。又据《西南彝志》文献记载,在蜀地称望帝的杜宇及其妻梁利是朱提人,杜宇即是笃慕(隆穆、祝明、仲牟由),或称共祖。其六子称“彝族六祖”,即武、乍、糯、恒、布、默。六支向各地迁徙范围在今滇,黔,川渝,桂等西南地区。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