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父爱如灯

时间:2020-06-21 22:28:27    来源:中报网云南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通讯员 陈彩萍人们说父爱如山,在我看来不仅“如山”,而且还像一盏明亮温馨的“灯”,照亮着我,温暖着我。

1963年,爷爷带着我的父亲由临沧博尚永泉来到耿马允楞村定居,爷爷是一名中医,他在边境傣乡悬壶济世拯救了无数村民。十岁那年,父亲去铺路,纯粹用手上的铁锤把石头砸碎,手上磨出水泡和老茧。后来父亲又和爷爷去挨家挨户的染布,用板蓝根叶子煮成的水帮傣族染布。青涩年少的父亲吃了不少的苦头。

父亲一生酷爱读书,从1964年到现在一直默默无闻的为村里人借书,而且多为图文并茂的连环画。文化馆的问他为什么借书?他说想让傣族乡亲们多接触点先进文化知识。父亲默默为乡亲借书的事情被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知道,觉得一个普通的农民如此爱读书还让文明的火种在傣族村落传播,很感人!他们想把父亲的故事宣传出去,父亲婉拒了,他认为这是举手之劳不用宣传。文化馆三年坚持说服,父亲终于接受了采访,他近60年默默无闻为村民借书,用卖菜换来的血汗钱给村民买书看的故事流传开来,2013年父亲被评为“感动临沧人物”。父亲的故事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我。

我们几姊妹从小就受父亲“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教育。父亲盘着一个菜园,有韭菜、教头菜、西红柿等,他经常让我们拿去,我们读小学时就会把菜拿去街上卖,买点肉和糖果来吃,父亲让我们学会自力更生。儿时的记忆最幸福的时光是我们去大庆桥接父亲赶集回来,父亲会买用一根线栓在棍子上绣球米花,还有饼干肉等回来给我们几姊妹吃,我和大姐二姐约着去接父亲,走到半路,常常是等着等着就睡着了,心里想着帮父亲带点货,熟料给父亲添麻烦、加负担,父亲的竹篮一边挑街货一边挑着我,回到家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有没有买绣球米花给我”。童年的记忆里有背着菜去街上卖深一步浅一步的脚印,有到田里挖地山上砍柴的艰辛,也有五天一次的赶街天最温馨的期待最幸福的回忆。

直到如今,父亲这盏明亮温馨的“灯”还在照耀着我。前年生二宝,遇到了人生中最难过的坎,小二宝生下来就体弱多病。我在临沧市人民医院生孩子,孩子在市医院妇产科住了一晚上,第二天白天送到儿科夜里就被爱人和婆婆同医生一起把小宝宝送到昆明儿童医院了,爱人和婆婆带小宝宝住了一段时间院,爱人在单位上班没那么多假,情况特殊。父亲说孩子身体太弱还要在昆明儿童医院继续治疗,70多岁的父亲带了几只土鸡和土鸡蛋收拾简单的行囊就来昆明照顾我们娘俩了,父亲到出租屋里每天煮鸡肉和鸡蛋给我吃,还要帮我带生病的孩子,病房里的一个阿姨说给我,除了亲人和朋友这辈子最要感谢你父亲了。是啊,最困难的时候是白发苍苍的父亲向我伸出援手给予我精神力量和实际帮助。

孩子稍好点了,父亲把我们送回家,父亲暂时回耿马一段时间。后来孩子几次到临沧市儿科住院都是父亲陪我去,临沧的亲朋好友也一直帮助着我们。婆婆和公公在家带大儿子读书,爱人工作忙走不开,一直都是父亲陪着我。小宝宝病得最重的一次是11月,我们把小宝宝送到临沧儿科,住了一天一夜,儿科胡主任建议我们到昆明儿童医院治疗,父亲二话不说递给我些钱就和我一起把孩子送上了昆明,父亲不顾疲劳和晕车,一路轮换着和我抱孩子。我们深夜赶到昆明,父亲陪我去办住院手续,去找住处,由于出租房紧张住的都是临时性的住房,近一个月父亲陪我带着锅碗瓢盆和行李搬了六次“家”。也许是折腾多了,加上11月的昆明寒气逼人,父亲终于扛不住病倒了,气管炎发作日夜咳嗽,我让父亲去附近的社区医院打了三天点滴,父亲还没好,后来我一边要照顾孩子也担心父亲身体拖垮了,就让父亲先回耿马,幸亏昆明也有亲戚朋友帮我照顾孩子。后来孩子慢慢的好起来,我带着孩子离开昆明那天带着舍不得扔掉的家私和行李和大病初愈的孩子离开了昆明,风中是亲友挥手告别的身影。是艰难和困苦让我学会了坚强。

现在一看到活泼可爱、健康快乐的孩子,我就想起我的父亲。是父亲这盏温馨明亮的“灯”,驱散了黑暗阴霾,带来了光明,成为我最坚实的依靠,这辈子最感恩的是父亲。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