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生活消费>正文

河南淅川易地搬迁 “移”出幸福新生活

时间:2018-12-17 20:04:22    来源:中报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按我家情况,要是不搬迁,一辈子也盖不起房子,现在一分钱不花,一家5口人在县城分到一套124平方米的三居室!”近日,在淅川县光明社区,寺湾镇秦家沟村贫困户杨天赐拿着明晃晃的钥匙激动地说。杨天赐的老家在秦家沟村,这里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杨天赐家5口人,上有68岁的老母亲,下有患糖尿病的女儿和上高三的儿子,自己又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左腿,造成重度残疾,生活十分困难。

杨天赐家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受自然条件和移民搬迁的影响,目前,该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仍有43237人。“十三五”期间,像杨天赐这样需要易地搬迁的贫困户,共有5129户19813人,占河南省任务总数的十三分之一、南阳市的近一半。

“针对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现状,我们高起点谋划,制定易地扶贫搬迁‘路线图’,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

该县按照“政府引导、自觉自愿、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要求,制订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从对象识别、住房建设、质量管理到搬迁入户、产业发展等33个工作环节进行规范。

按照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支部村委研究、村内公示、乡镇审核及公示、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等步骤,精准识别易地搬迁户;聘请陕西中西部经济发展规划院专家,从选址建设、搬迁安置、后期扶持、社区管理等方面高起点规划安置点54个;搬迁后,同步实施拆旧复垦,2017年共复垦耕地184.6亩,生态修复164亩。

对于群众关心的房屋建设质量问题,实行企业、监理、乡镇、搬迁户代表四级联动,即施工企业安排专职质量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监理单位驻守工地严把施工质量关,乡镇专人专责负责工程质量,群众组成建设委员会参与工程质量监管。各职能部门围绕易地搬迁,找准结合点,做好教育医疗、道路交通、供水供电、有线电视入户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服务。

像杨天赐一样,淅川县易地搬迁贫困户已搬迁入住3812户15147人,2018年规划建设的18个安置点全部完成主体房建设,10月底前可完成全部搬迁安置任务。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对于毛堂乡银杏树沟村贫困户罗金凤来说,搬迁不仅让他们走出了大山,更让他们摆脱了贫困。罗金凤的老家属于典型的深山区、石山区,两亩山坡薄地养不活一家人,加上三个孩子都在上学,生活十分拮据。2017年12月31日,罗金凤一家与全乡106户贫困户一起,搬迁到毛堂乡集镇安置点铭泽社区。

“搬到新家后,丈夫外出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我在扶贫车间务工月收入1500元;老家的山坡地每亩300元流转给薄壳核桃种植大户,总的算来,一年收入超过3万元了……还能在家照顾孩子上学。”罗金凤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脸笑成了一朵花。像罗金凤一样,铭泽社区共辐射带动周边200多户贫困户就业致富。

为切实保障搬迁安置群众权益,该县实行“三不变、一自愿”政策。“三不变”即原有耕地不变、林地权属不变、原有惠农政策不变;“一自愿”即户口迁移自愿,搬迁进城半年后,愿意享受城市户口待遇的,即时办理户口迁移。在搬迁点的选择上,该县将“挪穷窝”与“换穷业”统筹考虑,坚持优先考虑“四个附近”,即优先考虑县城和集镇附近、生态产业基地附近、景区景点附近、产业集聚区附近,实现搬迁群众和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

精准脱贫,“两业”提升是关键。为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淅川县将产业、就业一起抓。根据各安置点的区位特点,实施短、中、长三线产业项目联动发展,建成香菇、软籽石榴、中药材等生态基地11个;为确保每个搬迁户至少一个劳动力就业,该县结合“百村万人”技能培训计划,每年培训1万人次。去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扶贫就业现场招聘会,实现转移就业近1000人。同时,围绕水质保护、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设置护林、护水、护路、保洁等“四员”公益岗位1万个,优先安置老弱病残搬迁贫困户就业。

据统计,淅川县2016年易地搬迁贫困户累计脱贫1077户,脱贫率达74%;2017年易地搬迁贫困户累计脱贫1114户,脱贫率为47%,贫困发生率由11.3%降至7.22%,两次成为省市产业扶贫和易地搬迁现场会观摩点,连续两年脱贫攻坚综合评估居省市前列。( 通讯员冷新星 康帆 杨振辉)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